【5·15经侦宣传日】——传销、理财陷阱、保健品诈骗……快来查收最新防骗指南吧!

【5·15经侦宣传日】——传销、理财陷阱、保健品诈骗……快来查收最新防骗指南吧!

 南博律师 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lv 今天

【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电话:0871-64605529、13529170082】

5·15经侦宣传日

今年515日是第10个全国公安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最新防骗指南,揭露常见的经济犯罪手法,普及经济犯罪防范知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快来查收转发,让您的家人朋友都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吧!销、非法集资、理财陷阱、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骗术,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电信诈骗的比例达五成,每年老年人保健品消费超过了1000亿,被骗老人经济损失个案最高达300万元。随着互联网的使用普及,网络传销、p2p理财等网络诈骗开始蔓延,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受骗人数的62%。(数据来源云南省公安厅)

传销篇

认识传销的危害,三招识别传销,从根源上防范传销。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

因此,识别传销,需要看三个特征:

1、入门费——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2、拉人头——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3、计酬方式——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如果符合以上特征,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防范传销要记住切莫贪小便宜,不要轻信“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不要被一些所谓的正规公司的虚假宣传所迷惑,不要轻易付费入会,远离传销侵害。

非法集资篇

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识别非法集资的多种形式,从根源上防范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

如: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市民一定要认清非法集资犯罪的危害性和风险性,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理财陷阱篇

理财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在投资理财的时候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选择。

1、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如果想通过理财迅速发财,那是很容易忽视风险,成为被套的对象的。

2、注意实际收益不等于预期年化收益,很多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但是会标最高预期收益率进行宣传,误导用户进行购买。所以,大家在关注理财产品的同时,要了解这款产品的属性,如果看着高息就往里跳,时间成本可能就会很高,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注意分散风险,风险一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资,可以用一句俗语概括,“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是,风险和收益要平衡,“高收益一定高风险,高风险不一定高收益”。

电信诈骗篇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的犯罪行为。

不法分子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1.接到陌生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不要因贪一时的便宜遭受更大额度经济损失。
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4.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保健品诈骗篇

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犯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的趋势。

 

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有些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防骗意识不强等情况,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为诱饵,套取老年人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蒙骗老年人。该犯罪手段欺骗性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广大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养老、保健、投资观念,如果患病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医疗,不要自行购买保健品来治病,因为年龄大了,身体患一些疾病也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不能自己买保健品,保健品往往会夸大疗效说能治各种病甚至疑难杂症,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的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最好不要购买。

 

【引用声明】:本文中案例和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和漫画来自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公众号

猛戳上边二维码

了解更多哦

 


版权所有: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 | 电脑版
首页电话地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