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3月24日公布了2021年第二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请社会公众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如发现下列组织的活动线索(如活动场所、 负责人等),请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投诉举报”栏目进行投诉举报。
2021年第二批涉嫌
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1.中国产业发展促进协会
2.中国茶业管理协会
3.中国质量认证监督委员会
4.亚洲语言艺术家协会
5.国民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院
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会
7.中国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协会
8.老年健康运动福利协会
9.国际华人艺术家联谊会
10.中医药民间协会
此外,民政部提醒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在与其他组织开展合作或者参与其活动时,务必注意核查其身份。全国90万家社会组织的登记信息可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微信号:chinanpogov)等渠道在线查询。
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非法社会组织非常狡猾,绞尽脑汁用各种方式让人信任其“真实性”和“权威性”,总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手法:
一是名称让人真假难辨。很多非法社会组织往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等名头,有的在名称上与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仅一字之差,网页宣传上抄袭合法社会组织的官网内容,致使公众难辨真假。
二是活动领域“蹭热点”。非法社会组织善于打“擦边球”,往往跟风“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热点,吸引眼球。
三是组织形式“品种繁多”。非法社会组织有的以“协会”“促进会”“联合会”“基金会”等传统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有的以“委员会”“发展局”“中心”等类似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活动,令人防不胜防。
四是包装宣传“高大上”。有些非法社会组织特意在党政机关办公地附近或附属场所租用办公场地,有的拉拢一些退休党政干部或社会名人“站台”“代言”,有的找各种媒体为自己进行宣传“贴金”,用各种手法增加其“可信度”。
五是用合法外衣做掩护。有的非法社会组织千方百计“投靠”到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下,变身为分支机构;有的与合法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有的想方设法成为事业单位的下设机构,鱼目混珠。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引用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