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员工被领导辱骂起诉要求道歉,获赔100元!
 案例

11月8日消息,23岁的江西小伙小港(化名)月薪大约3000余元,90后的刘某是其直属上司。某天小港在办公室“摸鱼”被上司逮个正着,因辞退问题矛盾升级遭辱骂,为讨公道,小港一纸诉状将上司刘某告上法庭,起诉要求其道歉并索赔1000元。最终,法院判处上司刘某发微信群道歉不少于50字,赔偿下属小港100元精神损失费。小港的经历也被网友们戏称为“00后整顿职场”。据了解,小港称虽然这次起诉求道歉的成本大约花了1000元,自己也未收回成本,但他自觉很值,“我获得的精神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小港称,判决下达后,刘某卡在7日快到期的前两天向其道歉,并转账125元给他,“我跟他表示我很高兴,发了哈哈哈,发了微笑。(红星新闻)

 


 

 

 

 


以案释法


 

侵犯名誉权认定条件有哪些?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要是辱骂的程度非常严重,比如长期辱骂、捏造事实辱骂或者使用暴力方式辱骂,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刑事控告,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侮辱、诽谤罪的刑事责任,同时要求行为人赔偿损失。


图片

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司法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对于精神型人格权的侵害,法院则会结合侵权人的过错、侵害手段和场合、被侵权人的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从严把握。所以南博小编提示:不得对他人肖像、名誉、荣誉等人身权益造成损害,如果造成损害,除了承担人身、财产损失等物质赔偿责任外,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还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引用声明】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 | 电脑版
首页电话地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