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述
发烧病愈刚一个多星期,北京市民王鑫的女儿再次发烧、咳嗽。担心转为肺炎,王鑫立即带着孩子到家附近一家私立儿童医院,没想到临近下午5点,早上挂出去的几十个号还没有看完。他又带着孩子辗转至附近一家公立医院,被告知只能看急诊,不能拍片子查看肺部情况。情急之下,王鑫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号称“陪诊师”的人私信他,“可以帮忙挂号今日××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费500元”。相关媒体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本来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法制日报)
Q
何为陪诊师?
A
陪诊师可以提供陪诊就医、代办问诊、取送各种检查报告、帮助买药、预约检查等服务。
Q
陪诊师究竟能不能提供挂号服务?
A
从法律角度来说,不管是否提供陪诊服务,任何形式的医师就诊号源倒卖,不论加价多少,即便是一元钱,也应被认定为倒号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则,还触犯了国家卫计委、公安部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打击黄牛倒卖医院号源的相关规定。如果陪诊师通过抢占号源、利用管理漏洞等方式,使得原本应由患者预约的号源迅速转到他们手中,并在短时间内高价转售。这种利用医院资源牟取私利的行为,应被明确界定为“黄牛”行为。
南博小编建议
从陪诊师的角度出发,陪诊师从业身份与工作内容的直接性法律依据缺失,容易被混淆等同为“医托”“黄牛”等。陪诊师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私自拍摄、录音或者发布患者的病历、病情、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隐私,不得向他人泄露。 所以建议陪诊师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医疗秩序。不能用自己的关系熟人“走后门”!因为这样的情况是所有医院的打击对象。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雇佣陪诊师,除了尽可能通过正规的渠道、熟人背书、对陪诊师提前面试等方式找到合适陪诊师人选外,还要注意双方之间的约定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或者应当通过微信、短信、电子邮件等可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等方式进行关键内容的沟通,并且雇佣者应当注意留存陪诊师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个人信息,防止双方产生纠纷后无法维权的情况。
【引用声明】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