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男子利用网贷App,对外非法放贷1500余万元!
 利用几十款非法网贷App,杨某和何某做起对外发放高利贷的“生意”。接单、签借条、放款、催债……两人通过贴吧广告、发送放贷短信等形式,大肆推广其高利贷业务。他们采取的放贷手法俗称“砍头息”,即在支付借款本金的过程中,预先扣除利息,且在逾期之后,放贷人仍按照借据约定的借款本金计算利息。经查,两人在没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的情况下,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向他人出借资金,要求借款人支付高达1000%至2130%的年利息,二人出借的资金达1500余万元。日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将杨某、何某提起公诉。

法制日报



 



以案释法

首先,从法律构成要件来看,杨某和何某的行为明确违反了非法经营罪的相关规定。他们在没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以及未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向他人出借资金,从事放贷业务,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其次,就其放贷手段而言,采取“砍头息”的方式预先扣除利息,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也进一步加剧了借贷关系的不公平性。

再者,高达 1000%至 2130%的年利息更是远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这种超高利率的设定无疑给借款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利率平衡和稳定。

最后,二人出借资金达 1500 余万元,数额巨大,造成的社会危害较为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延伸

根据“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构成非法经营罪需同时满足以下情形:

1.主体资格和程序方面: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超越批准的范围放贷;比如没有取得金融业务许可等相关牌照而从事放贷业务。2.主观目的方面:以营利为目的;不是基于正常的互助、临时资金周转等目的。3.行为模式方面:两年内向不特定的单位或个人以借款或其它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这里强调了“不特定性”(如果仅向亲友、单位内部人员等特定对象出借资金,一般不定罪,但如果通过特定对象向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等情形除外)和一定时间内的“经常性”。4.利率标准方面:年利率超过36% 。并且在计算利率时,非法放贷行为人以介绍费、咨询费、管理费、逾期利息、违约金等名义和以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关数额在计算实际年利率时均应计入。5.结果和情节方面,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 个人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80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400万元以上;- 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50人以上,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150人以上;- 造成借款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 | 电脑版
首页电话地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