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特辑·购物篇:假期购物需谨慎,陷阱防范有妙招!
 购物篇

 


国庆期间,举国欢庆,各大商场、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促销活动,消费者们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然而,在这热闹的购物氛围中,却也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李女士在国庆促销活动中看到一家商场宣传某品牌化妆品打五折,满心欢喜地前去购买。结果在付款时,却被告知该化妆品不参与促销活动,商场的宣传存在误导。李女士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非常生气。类似的情况在国庆购物中并不少见,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采用虚假宣传、先涨价后降价等手段来制造优惠假象。

 

 

01.


以案释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家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该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的这些规定,为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消费者在购物时应保持警惕,学会识别这些消费陷阱。首先,消费者要仔细阅读商品的促销信息,了解活动的具体规则和限制条件。对于模糊不清的宣传语,要向商家询问清楚,避免产生误解。比如,有些商家宣传“全场五折起”,这里的“起”字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消费者需要明确到底哪些商品是五折,哪些商品只是有一定的折扣。其次,消费者可以在购物前对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了解其平时的售价和促销价格的差异,判断是否真的有优惠。现在有很多比价软件和网站,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了解商品的价格走势。此外,消费者还要注意保留购物凭证,如发票、收据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维权的重要依据,上面记载了商品的名称、价格、购买时间等重要信息。

 

02.


南博提示

 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陷入了消费陷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一是与商家协商解决,要求商家按照宣传内容履行承诺或者给予合理的补偿。在协商过程中,消费者要保持理性,明确自己的诉求,与商家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二是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行政部门投诉,寻求帮助。消费者协会和相关行政部门具有监督管理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他们会根据消费者的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对商家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三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商家存在欺诈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庆购物,本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消费者也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用声明】本文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 | 电脑版
首页电话地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