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众多游客纷纷踏上旅程,选择游览文物古迹,去感受历史文化的深沉魅力。然而,在尽情领略古老文明的同时,保护文物古迹成为每一位游客义不容辞的责任。 南博小编结合《文物保护法》,为大家详细普及文物古迹保护的法律常识,确保大家的旅行更加文明、更有意义。
01.
案例示警
根据《文物保护法》,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例如,去年国庆假期期间,有网友爆料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在甘肃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手拿塑料袋,伸过栏杆正在挖土。该景区属于世界级地质公园,土壤和普通泥土不同,是不可再生的,一直禁止挖土。早在 7 月,该景区就发生过一起游客翻越围栏拍照、踩踏丹霞地貌事件。经相关部门调查,该游客进入的区域是彩色丘陵保护范围,行走的山脊被黄土覆盖,未造成丹霞地貌实质性损害,但其行为违反了《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被景区派出所依法处以 200 元的罚款。
02.
以案释法
法律法规的目的在于全力保护文物古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让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在游览文物古迹时,游客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坚决不触摸、涂画、损坏文物。曾经发生过游客在古老的石窟中用硬物刻画自己名字的事件,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的美观,更严重损害了其历史价值。
同时,游客要了解文物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尊重历史,不随意破坏。若发现他人有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游客应勇敢及时地制止或向相关部门举报。
此外,游客还应高度关注文物古迹的环境保护。在游览过程中,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不污染水源。保持文物古迹的整洁和美观,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庆假期,让我们在欣赏文物古迹的同时,自觉遵守《文物保护法》,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这些历史瑰宝,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引用声明】本文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