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法院案例库新增案例|组织男性进行同性性交易定性!
 2025年1月1日-1月20日,人民法院案例库新增入库参考案例共12件,其中李某组织卖淫案入选,案情回顾:在 2003 年 1 月至 8 月期间,被告人李某与他人共同谋划,通过一系列手段招聘男青年担任 “公关先生”。李某针对 “公关先生” 的台费、包房过夜费、出场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指使他人对这些 “公关先生” 实施管理。在其经营的酒吧内,李某多次将多名 “公关先生” 介绍给男性顾客,随后男性顾客会将 “公关先生” 带至酒店进行性交易。之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李某犯组织卖淫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裁判要旨


1.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但对于刑法用语,应当根据立法精神,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作出符合公众普遍认知的解释,而不应拘泥于辞典等对相关术语的涵义界定。2.以招募、雇佣、纠集等手段,管理或者控制男性从事同性性交易,卖淫人员在三人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的“组织他人卖淫”。


 

 

 

图片

写在文后,南博小编认为罪刑法定原则要求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现代刑法的基石。然而,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不能过于机械和僵化。罪刑法定并不意味着法律条文必须对每一种具体的犯罪行为作出详尽无遗的描述,而是要求法律规定具有明确性和可预测性。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时,法律解释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能够在不违背法律条文原意的基础上,对法律用语进行合理的阐释和拓展,以适应新的情况。在李某组织男性同性性交易案中,虽然刑法条文没有直接明确规定同性性交易属于卖淫行为,但通过对刑法条文的合理解释,将同性卖淫纳入 “卖淫” 范畴,并没有突破罪刑法定原则的界限。这种解释是基于对刑法立法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目的。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方式层出不穷。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应对这些变化。如果对刑法条文的解释仅仅局限于其字面含义,不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那么刑法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其规范和制裁犯罪的功能。在本案中,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现象的出现,将组织男性同性性交易的行为认定为组织卖淫罪,正是刑法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这种认定不仅维护了社会的公序良俗,也保障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得刑法能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版权所有: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 | 电脑版
首页电话地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