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衢州女子小文玩密室逃脱过程中,被工作人员用“刀”不慎将头部砍伤,缝了四针,还可能留疤。密室逃脱负责人说,刀是铁质的,也做过处理,但当时工作人员离顾客太近了。后小文报警,在警方协调下小文获赔5000元。(新华网)
日常生活中,在密室逃脱游戏中意外受伤,责任应由谁承担?
案例:2019年8月20日,刘某与朋友到某密室参与某主题游戏,共支付服务费2376元。游戏开始前,刘某与朋友在入场须知上签名,入场须知载明,游戏内有真人与玩家互动,场内实景布置,容易发生摔倒、碰撞、擦伤。当游戏进行到最后阶段时,工作人员扮演的角色打开房门径直朝房内倒下,刘某受到惊吓后不慎受伤。经医院诊断,刘某为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头骨折。经专业机构鉴定,刘某的伤残程度为十级。本案中,法院最终判决玩家担责70%,经营者担责30%。
在密室逃脱游戏中,消费者购票进入经营场所参加密室逃脱游戏,双方之间形成服务合同关系,经营者有义务向原告提供服务及必要的安全保障,如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则应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消费者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选择参加密室逃脱游戏时,应当对游戏及特点有一定认识,能够预见可能遭遇惊险场面,尽到自身的安全注意义务。
这里涉及的主要还是安全保障义务人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安全保障义务是公众场所或公共设施管理人的一种法定义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判断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还需要借助其他法律法规等规定,或者一般常人的理性判断标准。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来源于已在文中标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案无关,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