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瑜伽店突然跑路?你可能遇到了职业闭店人!

瑜伽店突然跑路?你可能遇到了职业闭店人!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领域频现“职业闭店人”通过恶意注销公司逃避债务的现象。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职业闭店人”民事赔偿案(案号(2024)京0106民初3698号),揭开了这一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原告王某在某瑜伽店充值数万元后,发现店铺突然闭店,剩余8260元未消费。经查,该店原股东刘某于2023年9月将公司100%股权转让给薛某,次日薛某成为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9月28日,薛某提交虚假《清算报告》称“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骗取公司注销登记。其朋友圈信息显示,薛某长期从事“收购经营不善店铺会员、帮助消耗负债”业务。闭店后,薛某要求会员转至关联美发店消费,遭王某拒绝。最终,法院判决薛某退还王某所办理会员卡中剩余金额8260元。该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即发生法律效力。(今日头条)



 

 

以案释法

薛某作为“职业闭店人”,其行为违反公司法及诚实信用原则,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而言,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注销前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公告。薛某作为唯一股东,未履行清算义务,虚构债权债务清理完毕的事实,违反法定程序。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9条,股东以虚假清算报告骗取注销登记,导致债权人受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薛某的行为直接导致王某无法在清算程序中申报债权,故需对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其次,若“职业闭店人”明知原经营者存在逃债意图仍协助操作,可能构成共同侵权。《民法典》第1168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应承担连带责任。本案虽未直接认定原股东刘某的责任,但为后续类似案件中追究原经营者与闭店人的连带责任提供了先例。

刑事风险提示,若闭店人在明知企业资不抵债时仍诱导消费者充值,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此外,虚假注销公司还可能触犯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等。


温馨提示

南博小编温馨提示,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1.预付消费前查询企业信用信息,警惕频繁变更股东的公司;

2.留存合同、支付记录等证据,闭店后及时固定公司注销、股权变更等材料;

3.可联合其他消费者提起民事诉讼,或向公安、市监部门举报刑事犯罪线索。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7617号-1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望江路希望汇耍街8栋3层

电话:0871-64605529 传真:0871-64605529 网址:www.nanbolvshi.com E-mail:2450790741@QQ.com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