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企业主注意了,不发工资可能是犯罪行为!

企业主注意了,不发工资可能是犯罪行为!

 江苏省常州市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单位犯罪),实际经营人冯某(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累计拖欠赵某等 4 名员工劳动报酬 42 万余元,冯某逃匿(停用原手机号、逃避联系)。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局张贴《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并邮寄至冯某户籍地址,责令限期支付,公司及冯某未履行。法院认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公司罚金 6 万元,冯某有期徒刑 1 年、罚金 4 万元,责令支付所欠报酬 42 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无上诉、抗诉。(今日头条)


 

 

以案释法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主体:公司、企业等单位可构成犯罪(《刑法》第 276 条之一第二款);单位实际控制人、主管人员(如本案冯某)需承担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第九条)。

主观方面:明知无正当理由拖欠劳动报酬,仍以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本案冯某逃匿、停用手机号,属直接故意)。

客观方面: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司法解释第二条:逃跑、藏匿);拒不支付 10 名以上劳动者报酬,累计数额 3 万至 10 万元以上(本案 42 万元,远超标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本案劳动保障局依法送达指令书,视为 “责令支付”)。

犯罪客体:劳动者财产权 + 正常劳动用工秩序(本案拖欠巨额报酬,破坏劳资关系,危害社会稳定)。


非罪情形的排除


1. 困难型欠薪: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客观原因丧失支付能力,且无逃避支付行为(如未转移财产、积极协商),不构成犯罪。

2. 民事法律关系:劳务关系、承揽关系中的报酬纠纷(如包工包料的工程款),属民事债务,不适用本罪,需基于劳动关系的 “劳动报酬”,如工资、津贴、加班费等。

3. 及时补救:立案前、公诉前或一审前支付报酬并赔偿,可减轻或免除处罚。


劳动者遭遇欠薪时,应依法循序维权,注重证据留存与程序时效,南博小编站在劳动者的角度,提供以下维权步骤与途径协商与调解:

1.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欠薪事实与诉求(留存沟通记录,如微信、短信);向企业工会、基层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快速解决争议,避免矛盾激化)。

2.行政投诉: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拨打 12333 热线,或线上平台如 “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提交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证据;监察部门责令支付后,用人单位逾期不履行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劳动仲裁与诉讼: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起诉;生效裁决后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司法救济:申请支付令:凭劳动合同、欠薪证据,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快速程序,无需诉讼);刑事报案: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要件的,向公安机关控告(需提供行政责令未支付的证据)。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7617号-1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望江路希望汇耍街8栋3层

电话:0871-64605529 传真:0871-64605529 网址:www.nanbolvshi.com E-mail:2450790741@QQ.com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