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云南曲靖|用“敌敌畏”腌制火腿,判了!

云南曲靖|用“敌敌畏”腌制火腿,判了!

 案情简述:据报道,从事火腿腌制工作的商贩彭某某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和生蛆,在腌制过程中使用喷壶将稀释后的“敌敌畏”喷洒在腊肉、火腿、猪脚上。公安机关从其腌制的猪肉制品中取样鉴定,7个样品中全部检测出含有“敌敌畏”成分。日前,彭某某被云南曲靖会泽县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四个月,并处罚金22万元。(中国新闻网)







图片

以案释法


《刑法》第 144 条:生产、销售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即构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9 条: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如敌敌畏),直接以本罪定罪。敌敌畏属于《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明确禁止的物质,符合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定义。

具体到本案进行分析:

主体:彭某某作为食品加工从业者,符合本罪一般主体要件(自然人)。

主观方面:明知敌敌畏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中禁止的有毒物质(非食品原料),仍故意用于食品加工(防止蚊虫叮咬和生蛆),具有直接故意。

客观行为:在腊肉、火腿等食品中喷洒稀释后的敌敌畏,属于 “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刑法》第 144 条)。经检测,7 个初始样本全部检出敌敌畏,扣押的 42 个样本中 29 个阳性,证明食品实际被污染。

客体:侵害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违反《食品安全法》第 34 条)和公众生命健康权。以下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量刑档次表格,依据《刑法》第 144 条及相关司法解释整理:




【引用声明】本文案例及法律法规来源已在文中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ICP备案号:滇ICP备15007617号-1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望江路希望汇耍街8栋3层

电话:0871-64605529 传真:0871-64605529 网址:www.nanbolvshi.com E-mail:2450790741@QQ.com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